想到日本工作的你,是不是經常被各種專業用語搞得暈頭轉向呢?「新卒」、「既卒」、「第二新卒」到底有什麼差別?「ES」又是什麼?面試時的「逆質問」該如何回答?
本篇文章將為你解說日本求職的常見用語,並告訴你企業眼中的錄取關鍵,幫助你在求職路上旗開得勝!準備好了嗎?
一、求職身分相關用語
1. 新卒(しんそつ)
➡指的是即將畢業或剛畢業不久的學生
企業眼中的你:可塑性高、潛力無限的人才
求職Point:展現學習意願、積極態度、適應力
對於日本企業而言,新卒是「可以從零開始栽培的人才」,具有無限的可能性。
在年輕人之間,甚至還有「新卒カード(新卒優待票)」這樣的說法,足見新卒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優勢。
即使沒有社會經驗,只要展現出學習意願與積極態度,就有機會被錄取,並接受完善的新人訓練。因此,在面試過程中,能否展現出你的潛力、成長意願與適應力,將成為企業判斷的關鍵指標。
2. 既卒(きそつ)
➡指的是畢業後尚未有正式工作經驗的人
企業眼中的你:可按新卒標準培育的人才
Point:說明畢業後的成長經歷、持續學習證明
或許你因為個人因素,錯過了新卒的應徵時機——別擔心,這在日本也很常見!
雖然日本大多數企業採「新卒一括採用」制度,但也有越來越多企業願意接受畢業後三年內、尚未就職過的求職者,並給予和新卒相同的學習機會。
與新卒不同的是,企業會更重視你「畢業後的這段時間是怎麼度過的」。不論是進修語言、出國打工度假,還是準備專業證照,重點在於你是否持續成長、累積經驗。
3. 第二新卒(だいにしんそつ)
➡指的是畢業後有過正式就職經驗,但在1~3年內轉職的人
企業眼中的你:具備基本職場素養的即戰力
Point:正面包裝轉職理由、強調成長動機
隨著時代改變,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在就職1~3年內轉職,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。
對企業來說,第二新卒是一群非常有吸引力的人才,他們已具備社會人士的基本素養,但仍保有年輕人學習力強、可塑性高的特質。
在說明轉職理由時,建議以「個人成長」、「職涯規劃」等正面動機切入,避免「與企業文化不合」、「人際問題」等負面理由,才能讓企業更安心地選擇你。
4. 中途採用(ちゅうとさいよう)
➡指的是已經有正式工作經驗的人才
企業眼中的你:可以立即上線的專業人才
Point:具體實績、專業技能、即戰力證明
中途採用的對象,包括曾任「正職社員」或「契約社員」的求職者,具備一定年資的職場歷練與專業技能。與新卒或第二新卒不同,中途採用重視的是「即戰力」與「實績」。
企業希望招募的是能夠一進公司就上手的人選,因此在面試與履歷中,務必要具體說明自己過去的工作內容、實際貢獻與達成成效。
二、求職流程相關用語
1. ES(エントリーシート)
➡指的是讓企業了解「你是誰」的重要文件
Point:用故事展現特質、避免流水帳式描述
由於新鮮人缺乏工作經驗,企業為了確認求職者的人格特質、價值觀和應徵動機,才會特別要求新鮮人提出ES。
多數企業會依據ES來判定求職者與公司的契合度,再決定是否安排面試,因此這個環節非常重要!
撰寫ES時,請避免單純羅列過往經歷,而是要透過具體的故事和實例來展現個人特質,才能讓企業產生「我想見見這個人」的想法,成功獲得面試機會。
2. 自我分析、自我PR
➡指的是了解自己並有效推銷自己的能力
Point:具體實例支撐、避免抽象形容詞
想讓企業認識你,第一步就是先好好了解自己!透過自我分析的過程,可以幫助你釐清自己的個性、價值觀。
這不只是為了準備面試,而是讓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公司與職務。
撰寫自我PR時,請避免使用抽象的形容詞,記得搭配具體的經驗或實例,說服力才會更高!
3. 適性檢測(SPI、玉手箱等)
➡指的是企業初步篩選的標準化測驗
Point:提前了解測驗類型、充分練習
適性檢測是日本企業常見的初步篩選工具,用來評估求職者的邏輯、語文理解、數學能力等,有些公司甚至會設計專用的試題。
建議大家提早確認目標企業使用的測驗類型,再安排時間練習與模擬,可以大大提升合格率!
4. 逆質問
➡意指「由企業向求職者提出的反向提問」
Point:展現求職誠意、避免消極問題
面試的最後,許多面試官會問:「你有什麼想問我們的嗎?」
這可不是客套話,而是企業在觀察你是否真的對這份工作有熱忱。
請避免消極或待遇導向的問題,像是「會加班嗎」、「起薪多少」等,容易讓人誤會你動機不純。建議針對業務內容提出深入提問,或表達你對公司文化、部門運作方式、職涯發展機會的好奇,讓企業相信你是真心想加入他們的團隊!
三、延伸閱讀|台灣邁那比日商情報站
想知道更多求職資訊,歡迎參考我們的部落格:
★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能力=語学力?日本企業要求的「人物像」有哪些 ?
★不知道該如何下筆?教你運用企業最愛的12項能力 3招寫出順利通過面試的「自己PR」
★【新鮮人必看!】日本求職面試最重要的4大流程ー準備對策一次看!
四、總結
無論是剛畢業的新卒、稍有經驗的第二新卒,還是資深的中途採用求職者,
了解自己的身分定位以及企業的期待,都能讓你在求職過程中更加從容自信。
對於台灣的求職者來說,日本的求職流程確實有些複雜,但只要掌握正確的用語和策略,便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!